2015年11月28日( 星期六)下午,泰州四院5號手術室內,清華大學玉泉醫(yī)院孫博士和四院神經外科醫(yī)師聚精會神操作顯微鏡,細致分離,游刃有余,將顱內壓迫面神經的血管隔開完成經后顱窩面神經松解減壓術。分別相繼為兩名面肌痙攣患者進行了這樣的手術,各用了1小時,手術順利結束。麻醉蘇醒后,兩人均面肌痙攣消失,恢復自然容顏,真可謂立竿見影。
該兩位病人,病程各2年和4年,病癥均是從眼部輕微不規(guī)則抽動開始,逐漸向口角、整個面部擴展,每次發(fā)作幾秒至數分鐘不等,嚴重時不間斷發(fā)作,或致睜眼困難;精神緊張、疲勞時發(fā)作更明顯。
人的面孔即臉面、面子,是社會活動時首先映入別人的形象,其重要性,正如俗語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,是眾所周知的。為了這個“面子”,醫(yī)學科學家甚至進行難度極高的“換臉術”,有的取得了成功。人的臉面,除了面顱骨骼、五官、神經、皮膚,還有肌肉,其功能之一就是維持面部的豐滿和感情的表達。面肌痙攣,就是面部肌肉的不斷抽動,不僅扭曲了天生的面容,產生不規(guī)則、不斷變化的多縷曲線,使喜、笑、怒、哀、信任、懷疑等面部表情不能真實顯現,罹者只好盡可能避免正常的露臉,甚至掩面而行,開朗變成了擔心,產生心理障礙。
這種疾病一般以藥物、針灸、理療等處理,但往往不能奏效。近年開展的這種手術治療得到肯定。該手術方式又名“顯微血管減壓術”(MVD),不僅治療面肌痙攣,也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、舌咽神經痛等,是功能神經外科范疇,只需要在麻醉下,取患側耳后切開頭皮約4-6cm小口,接著鉆一顱骨孔,顯露小腦角區(qū)血管、面神經、三叉神經等,分離粘連,將Teflon墊片置于相應責任神經與血管之間使之相互影響解除,手術完成。此手術創(chuàng)傷小,規(guī)范操作不會影響神經功能,可以達到“手到病除”,效果好,受到歡迎。
張發(fā)